2月27日,《文汇报》刊发上海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昌胜署名文章《算力赋能科研和一流人才培养》,现将文章登载如下:
近年来,AI4Science的概念逐渐流行,并被认为是科学研究的第五范式,即使用人工智能开发新的科学发现工具。AI4Science已经被认为是代表机器学习和自然科学领域最激动人心的前沿方向之一。2023年11月,卡内基梅隆大学的研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基于GPT-4的自动化AI系统Coscientist,它能够自主计划、设计和执行人类发明的化学反应。尽管还存在一定的争议,但以大模型为引擎的科研正在迅速成为各学科当下最有前景的方向之一。
高校站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第一线,这两项任务在创新研究和基础设施需求等方面是相通的。高水平的科学研究需要拔尖人才,而如果没有参与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所谓的“人才”也难以被称为拔尖人才。随着科研对算力的需求越来越大,拔尖人才培养同样需要更多的算力来支持。可以预见,算力指标将很快成为衡量高校人才培养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由此可见,无论是科研还是拔尖人才培养,仅依靠高校自身提供算力的模式将越来越力不从心。为适应新的形势,高校的算力建设需要新的模式。一种模式是,上海市乃至长三角高校之间互联互通,形成算力池,共享共用;另一种模式是,高校与企业联合共建算力,通过打通算力调度,一方面企业将算力提供给学校支持科研和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高校也能够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企业的算力赋能,形成算力附加值。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大学校长)
文章转载自文汇报
上一条:重磅发布 | 上大MBA推出“ESG可持续发展商业人才”奖学金 下一条:聚力、提质、攀登:上大MBA恭祝各界人士2024新春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