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产业”是上大MBA战略2025的重要方向,上大MBA与上海大学乃至上海的战略发展紧密结合,力求走进世界、走进产业,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上海大学MBA中心服务上海的四个品牌建设之一:上海文化,发挥延长校区文创学科资源积聚的优势,与上海大学文学院、上海美术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紧密合作,并携手文创产业先锋企业家与企业,推出MBA文创产业方向,并建立上大MBA文创产业方向产学研联盟,全力培养文创产业的跨界人才。
本次explore Shanghai活动,也作为文创方向系列活动之一。面向所有MBA在读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上海这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海派文化都市,融入并描绘这座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的开阔远景。
近期,SHUMBA的同学们来到了中国首个人工智能艺术中心-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参观其开幕展《沙之书》,同时邀请匈牙利青年艺术家-木兰Áder Orsolya为MBA同学做专业的全英文导览,并参访了马良工作室。
展览以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1975年的短篇小说《沙之书》为开头,邀请观展者代入小说中“我”的视角,通过文学想象将充满无限性和随机性的智能生成艺术,并比喻成博尔赫斯笔下那本像沙一样无始无终变换无穷的沙之书。展览通过扑朔迷离转瞬即逝的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作品,构建了一个诗意想象空间。同时,引导同学们从非人类创造者的洞察中思辨“创造”的本质与“思考”的真正维度。参展艺术家通过使用生成对抗网络(GANs)等智能算法,呈现出AI与艺术家相互影响下的艺术生产方式的变化,进而探讨其催生的生态多样性,社会伦理与交换等议题。
整个参访过程中,MBA的同学们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与嘉宾针对艺术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展开了深度讨论。如“机器是否能思考”的问题,是否只有人类能思考或创造呢?机器有主体性吗?机器是否能够感知、创造呢?这样的问题实质上也质询了本次展览中所探讨的人与机器之间的权力机制:是艺术家控制了机器,还是机器控制了艺术家?
图:现场互动
12岁开始参与珠宝设计创作,并成功在应用艺术博物馆的圣诞节展会中卖出自己的珠宝设计作品。毕业于伦敦里士满的“美国国际大学”,主修时尚商业、艺术设计及媒体专业。现在是一名自由艺术家,喜爱抽象绘画风格,对艺术哲学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近年来,她在匈牙利,西班牙,罗马尼亚及中国多地多次举办个人画展,她的艺术作品中呈现出的视觉影响力受到当地观众的喜爱。日前,她的艺术作品也在2021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11月11日-14日)上惊艳亮相。
随后,同学们来到了上大美院校友马良老师的工作室。马良老师是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本次参访,马良老师带领MBA同学走进他的工作室,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从中感受到了艺术创作的匠心与独特魅力。
12岁开始学习专业美术,199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设计专业,其后从事广告影片的美术指导和导演工作,先后获得过2次中国广告节金奖。2004年开始从事以摄影为媒介的图片艺术创作,以极具个人特色的风格被国际媒体誉为当代舞台装置风格摄影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当代最具影响力的观念摄影师,也是第一位获得世界黑白摄影大奖金奖的中国摄影师。
图:现场合影
《沙之书》展览一体两面的反应的人类社会的矛盾性,它的一面是工业时代的废墟遗址,另一面则是新兴时代的人工智能,哲学的启示力叩击人心。在平凡无奇、朴素无华的工业废墟中,创造出一幕幕高度幻想化的虚虚实实,时间的永恒,存在的荒谬,个性的磨灭以及人对自身价值的探究。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一直是当代最具争议性的话题,而展览将最具争议性的话题以最具先锋性的艺术形式与观众探讨:是人机合一,还是以我为主,亦或是以机器为主?相信看完展览,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心中的答案。对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大悲宇宙中的千变万化的蝴蝶,它是人机交互最成功的作品,人工智能与艺术家互相成就,最终又成全了观众。每个观众都可以拥有一只独一无二的蝴蝶,它从一个平台消失,飞到了每个观众的手机中,当你手机中这张蝴蝶的照片被删除,说明这只蝴蝶将永远的从世界上消失。现实世界中的蝴蝶朝花夕誓,看似虚拟的永生蝴蝶似乎也不是永恒,对于不能主宰自身存在的电子蝴蝶来讲,充满了悲剧色彩,让人不禁心生怜爱想要好好守护这只世界上最独特的存在。蝴蝶,在中国文化中是独特的符号,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打破了主客之间的藩篱,消弭物我之间的隔阂,这才是具有东方文化底蕴的赛博朋克,这才是我心中最好的人工智能。通过这个展览,我领略到了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的创造性,让我去思考人类的智慧视角在这个宇宙中是否是唯一的存在。在AI所创造的艺术作品中,我看到了大量现实社会的碎片,有土地,农田,法律,海洋等等。当有一天AI以更接近于人类的姿态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时候,一定会带来极大的改变,相信那一天定会到来。上海数字艺术、人工智能艺术新地标——艾厂人工智能艺术中心,热供站数字艺术社区。开幕展览的“沙之书”非常魔幻!全部艺术品都是电脑AI创作的,使人着迷、又令人惶恐,人工智能创造的世界,真是充满了扑朔迷离的想象。
展览以短篇小说《沙之书》为引子,通过文学想象将充满无限性和随机性的智能生成艺术比喻成作者博尔赫斯笔下的那本像沙一样无始无终、变幻无穷的《沙之书》。多个转瞬即逝的智能生成艺术品,构建出一个由机器与人类共同完成的诗意浪漫空间。让人不禁开始思考,AI智能是否会替代人类?我们会替机器打工吗?
踏入园区,就能看到一个巨型魔幻生物,色彩斑斓,工业风十足,特别霸气,随后就开始我们的展览了,展览的很多部分是由机器和人类共同完成的,印象最深刻的是《虚拟蝴蝶》,每个观众都可以认领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蝴蝶,超级好玩有意义!烟道区还有《文本基因计划》的作品,由算法写出的诗句,充满了故事感,还能和机器互动写诗,非常新奇!
一下午的展览,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AI与艺术的交互,在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像沙一样无边无际,无穷无尽,美妙神奇的人工智能创造力,相信以后人类意识与人工智能在不断的调整融合下,会创造出更为和谐的艺术模式。